close

也許是比較常接觸勞工的東西吧,
所以一講到勞工剝削或什麼勞工相關的,
總是會忍不住從資本主義運作邏輯的角度切入,
卻從來沒想過,原來很多事情都可以從資本主義運作邏輯切入!
"照顧"即是一例!

從資本主義邏輯看照顧議題,
主要是討論照顧的本質在該邏輯運作下有何改變?
很明白的一點,一個好的照顧應包含"愛,視如己出,有耐心,有責任"等原則,
而這些特質的發生通常是在家庭領域裡
可是一但將照顧議題拉到公共層次上討論時,資本主義邏輯的影響便產生了!
在一個機構裡的照顧,受致於資本主義的影響,為了組織的生存,
必須制定一套標準化的照顧流程以平等地對待每位案主,
同時,為了機構利益的最大化,必須將勞動成本最小化,
造成的結果變是照顧員的缺少以及勞動條件的惡化!
雖然最後免不了又回到勞工的層次上,但其中加了"照顧本質"的討論,
我覺得很有趣,原來照顧從家庭拉到公共層次時,可以做這方面的論述!

照顧,這個服務輸送的體系究竟是建構在家庭裡比較好還是在公共上較好?
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畢竟我對這也不太熟,哈哈!
不過如果從台灣的經驗來看,
我覺得目前照顧除了家庭與公共外,還有第三個選擇:社區!
當然,在台灣如此注重傳統孝道的脈絡下,家庭永遠是第一選擇;
在缺乏集體概念與社會連帶責任的台灣,公共永遠是最後選擇;
於是,社區成了第二選擇!
雖然現在的社區照顧有點偏向照顧"健康"的老人,
但是我覺得這個概念還是在強調將照顧的責任從家庭拉到社區的層次上,
所以,是由社區整體共同來承擔照顧責任,而非單單只有個別家庭承擔!
然而,我們卻不能不注意台灣目前極力推動社區照顧背後的政策意涵!
美其名是推動社區照顧,喚起社區意識,讓社區自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同時也反映了政府角色退卻的事實,
在這過程中,我們只看見政府責任的縮減,
藉由強調社區責任模糊其應負責任之焦點!

最後,在談論到台灣應屬於何種福利體制時,我一直有種感覺,
如果硬是依照Esping-Andersen的分法,
那麼台灣大概除了不具備社會民主的特質外,多少有點其他二種特質的味道!
就像是,
台灣的福利支出是以社會保險為最大宗,這是組合主義的特質,
但是台灣的勞工卻又不若歐陸那般強,不足以形成社會對話的力量,
三邊協商的情形更不常發生;
另外,台灣的很多政策又帶點市場化的味道,有點殘補式的設計,
這方面又有點自由主義的色彩!
所以,台灣應該是自成一個詭異的體制,
就是:什麼都是,但同時也什麼都不是!
不過,這是以西方世界的觀點來看台灣的發展,
其實我覺得是有點不公平的,
因為西方世界福利體制已經發展很多年了,根本不是台灣所能比擬的!
所以應該拋除西方世界觀點,重新建立一個屬於台灣的福利體制,
這樣對台灣比較公平,
那麼究竟是啥呢?
我也不知道阿,哈哈!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amspp 的頭像
iamspp

yo 你好 我是SPP

iams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